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

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

价    格

更新时间

  • 来电咨询

    2023-8-10

李经理
17800273031 | 010-62182188    商盟通会员
  • 联系手机| 17800273031
  • 主营产品|尚未填写
  • 单位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13号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

企业视频展播,请---播放视频作者: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线性化定标是什么?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分析的原理,就是将试样在高温炉中通氧燃烧,生成并逸出co2和so2气体,用此法实现碳硫元素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离,然后测定co2和so2的含量,再换算出试样中的碳硫含量。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线性化定标是什么?

高红外碳硫分析仪是通过检测co2及so2气体对红外辐射吸收量来分析物质中的碳硫元素含量;线性化定标是仪器数据中关键技术,由于朗伯比尔定律是符合指数规律,又因红外滤光片具有一定带宽,气体吸收系数不是常数,因而要获得积分面积线性化定标是十分困难。我们在定标模式、计算法、定标软件的设计上均有重大突破并优于国外的仪器,在全量程范围内获得---线性度;国内同行几乎采用多气室的分段定标,因而存在很大的弊病及使用上局限性。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于2017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为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钢研纳克秉承钢研的优良传统,集分析检测领域60余载积淀、携满载荣光的科技精英团队,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此次登陆深交所---,公开发行数量不超过6205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新股募金总额2.79亿元,自2019年11月1日起开始上市交易。钢研纳克从此迈入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钢研纳克cs-3000g双燃烧炉红外碳硫分析仪,获得2013-2014仪器---,国产好仪器。2013科学仪器行业国内厂商,第二届铸造行业铸造装备分行业企业,中关村---培育双百工程百家发展潜力---企业等荣誉。

钢研纳克牵头制定方法: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 20123-2006。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操作步骤

首先:检查碳硫分析仪工作状态

(1)检查气路,应不漏气。进入“分析控制”菜单下的“系统诊断”菜单,单击“吹氧”复选按钮,炉头压力表指针指示为0.08mpa,炉头压力表指针停在某一位置不下降则不漏气(保持1分钟左右)。

(2)检查信号,碳硫分析仪分析主屏上碳硫电压一分钟之内跳动应不大于2mv。

(3)检查高频炉,进入“分析控制”菜单下的“系统诊断”菜单,单击“高频”复选按钮,碳硫分析仪空载时板流0.2a左右,栅流80ma—180ma。

第二步:样品称重:

(1)去皮:取一个处理好的坩埚放在电子天平上,待电子天平自动去皮,显示屏为0.000,并在左下方圆圈出现后,表示天平去皮已稳定。

(2)称样:将样品置于坩埚内,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待显示屏左下方显示出圆圈,表示天平已稳定。

(3)按空格键,重量自动保存到重量库中。

第三步:坩埚就位

(1)按升降开关,坩埚托下降;

(2)用坩埚钳将称好样的坩埚放在石英坩埚座上(放稳放平);

(3)按升降开关坩埚托上升复位。

第四步:开始分析

按分析键,进入分析程序, 通过吹氧分析,电脑显示屏显示碳硫分析结果。

第五步:更换坩埚、清洁炉头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按升降开关,坩埚托下降,小心用坩埚钳取出坩埚置于废坩埚箱内。再次按升降开关坩埚托上升复位。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坩埚是---瓷坩埚,所以我们分析完需要将废杯统一处理。



贵州全自动红外碳硫仪公司「多图」由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 海淀区 ,分析仪器的见证者,多年来,公司贯彻执行科学管理、---发展、诚实守信的方针,满足客户需求。在钢研纳克---携全体员工热情欢迎---垂询洽谈,共创钢研纳克美好的未来。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00000281399.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7996738.html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